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部门动态 > 正文
近期我县小麦苗情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打印 【字体:

当前,温度逐渐回升,小麦进入返青-拔节期,幼穗开始分化,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麦播后长时间没有有效降雨,麦田缺墒严重,虽然2月12-13日的降雨缓解了土壤墒情,但部分麦田旱情严重。最近有很多农民群众反应小麦出现了发黄死叶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低温冻害导致的小麦发黄。小麦是耐低温作物,在冬季苗期,只要温度不是过低,一般都不会造成大的冻害。但是,进入返青拔节期的小麦,由于已经完成了春化阶段的发育,步入了春季生长,抗寒能力大幅度下降。一场低温之后几天内,叶片发黄,叶片有变形、失水症状,经风吹、日晒后,呈枯白色或黄白色。

二、前茬作物秸秆不规范还田造成“吊根苗”引起发黄。前茬作物秸秆粉碎不细、还田分散不匀,翻耕深度不够,秸秆多的地方小麦根系被架空,根系与土壤不能充分结合,出现“吊根苗”,植株因得不到足够的水份和养分,再加上寒潮的侵袭,造成麦苗发黄。这种发黄,往往是心叶稍轻,老叶更黄。在田间是一行一片的,或一窝一块的,分布不均匀。

建议:

一是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促进小分蘖迅速生长。

二是应及早施药(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促进麦苗返青。

三是在起身期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

四是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防止早衰。在春季第一次浇水、追肥的基础上,看麦苗生长发育状况,按照麦苗的需要,在拔节期或挑旗期适量叶面追肥,促进穗大粒多,增加粒重,提高小麦当年产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