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低收入家庭动态监测机制。密切关注低收入群体生活,有效防止规模性返贫。将低保人员、特困人员及防返贫监测对象、低保边缘人口(人均收入低于8000元)、支出型困难人口录入监测系统,并牵头建立了“数据共享与监测预警”微信群,每月与相关部门共享社会救助对象信息,根据民政救助情况向其他部门提出监测和救助帮扶预警。二是提升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效能。落实低保对象“逢进必核”要求,提高对象认定精准度。联合大数据管理局聘请第三方对核对服务器及核对系统进行迁移和升级,保证了数据传输速率和存储安全。实现了与14个部门间的数据端口对接,做到了“随时录入,随时核对”,将核对周期由一个月缩短至一天,大大提高了核对工作效率。三是探索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工作新途径。创新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制度,按照服务人员与特困人员1:10的比例选配服务人员,参照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落实照料护理补贴,县财政每年纳入预算240万元,县民政局直接发放到人,并采取绩效激励方式,让服务人员成为卫生监督、生活联络、健康指导“三大员”,真正实现了“家有人看,事有人办,病有人管”,进一步提升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幸福生活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