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乡村产业发展融资需求,创新推出“振兴贷”“民族乐器贷”“红薯贷”“大棚贷”“活体抵押贷”等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贷款产品,今年以来投放普惠型贷款56.8亿元。深入实施乡村基础设施改善提升工程,引导金融机构授信44.55亿元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和沿黄生态保护,发行22亿元扶贫专项债、2亿元绿色乡村振兴债券12亿元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债,支持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构建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通过“三信”评定、信用信贷相长行动、“社会荣誉+金融服务”、出台失信惩戒“铁五条”等措施,有效激励群众树立诚实守信道德风尚,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与金融生态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助力实现乡风文明。与基层党建相结合,将普惠金融工作纳入政府公共服务,打造县、乡、村三级联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基层党建+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将普惠金融服务延伸到村,让农户切实体会到普惠金融政策带来的实惠,助力乡村有效治理。与托底保障、创业增收相结合,优化调整脱贫人口小额贷款、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7.09亿元,利用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创业主体融资5.63亿元,推进保险人员、产品、服务“三下乡”,实现服务网点对乡镇、保险服务对农户的全覆盖,为农民生活富裕提供坚实保障。